塑膠模具的保養是延長其使用壽命、保障產品質量的關鍵環節。以下是系統化的保養建議,涵蓋日常維護、周期性檢查和專業管理:
一、日常基礎保養
1. 生產后即時清潔
- 使用無纖維軟布或銅刷清理模具分型面、型腔及排氣槽內的殘留塑料和脫模劑,避免使用硬質工具(如鋼刷)造成表面劃傷。
- 針對腐蝕性材料(如PVC),需用中性清洗劑徹底清除分解產生的酸性殘留物。
- 清理后使用壓縮空氣吹凈水路殘留水分,防止銹蝕。
2. 活動部件潤滑
- 對導柱、頂針、滑塊等運動部件涂抹耐高溫潤滑脂(如硅基潤滑脂),每班次至少潤滑1次。
- 定期檢查頂出機構是否卡滯,及時清理油污并補充潤滑劑。
3. 防銹處理
- 停機超過8小時需噴涂薄層防銹油(如WD-40),長期停用應涂覆專用模具防銹蠟。
- 潮濕環境存放時,模具內部放置氣相防銹劑(VCI)。
二、周期性深度維護
1. 每周維護
- 拆卸頂針板、滑塊等可拆部件,超聲波清洗微小孔隙內的殘留物。
- 檢查冷卻水道是否結垢(建議使用10%檸檬酸溶液循環清洗)。
- 使用千分尺檢測型腔關鍵尺寸,公差超出±0.02mm需安排修復。
2. 月度維護
- 對導套、斜頂等部件進行磨損檢測,徑向間隙超過0.05mm需更換。
- 檢查加熱系統(熱流道模具)的接線端子是否氧化,熱電偶精度偏差需校準。
- 拋光處理小于Ra0.2μm的表面輕微劃痕,深度超過0.05mm的需電鍍修復。

三、使用規范管理
1. 工藝參數優化
- 注射壓力控制在材料推薦值的80%~120%,鎖模力按投影面積1.5~3噸/cm²設置。
- 模溫偏差控制在±5℃以內,避免熱應力導致的模具變形。
2. 操作標準化
- 安裝模具前校驗注塑機平行度(≤0.03mm/m),避免單邊應力。
- 頂出行程設定為制品脫模所需最小距離+2mm安全余量。
四、專業維護措施
1. 表面強化處理
- 每5萬模次進行PVD涂層(如TiAlN),提升表面硬度至HRC60以上。
- 對咬花面定期進行EDM紋理修復,保持產品外觀一致性。
2. 應力消除
- 每10萬模次后對模具進行去應力退火(溫度:模具鋼回火溫度-30℃,保溫4-6小時)。
五、智能運維系統**
1. 建立模具電子履歷,記錄累計模次、維護記錄、尺寸變化趨勢。
2. 安裝IoT傳感器實時監測模溫、壓力曲線,AI系統自動預警異常工況。
3. 應用3D掃描技術定期建立型腔數字孿生模型,預測剩余壽命。
通過執行上述標準化保養流程,配合數據化管理系統,可將模具壽命從常規50萬模次提升至150萬模次以上,同時降低30%以上的維護成本。關鍵點在于將預防性維護理念貫穿模具全生命周期,而非被動式故障維修。